吳哥窟




神秘國境~穿越千年的神話國度


註:以下圖文穿插…介紹之景點會有圖與文不相符的情形

註:以下圖文穿插…介紹之景點會有圖與文不相符的情形

註:以下圖文穿插…介紹之景點會有圖與文不相符的情形




 

吳哥窟

吳哥窟位於高棉北部的暹粒省,曾長期淹沒於叢林中,直到19世紀才被發現。吳哥窟總建築群佔地24公里長,寬8公里,是高棉吳哥王朝全盛時期所遺留下來的不朽宗教建築;全城雕刻之精美有「雕刻出來的王城」美譽。這些吳哥遺跡真的很壯觀,吳哥王朝當年遺留下來的宗教建築太厲害了,到處都有石雕,而且非常精緻,這真的是藝術遺跡無誤。





大吳哥城/Angkor Thom

大吳哥城有五座城門,城牆都用石頭砌成,全城將近14公里,是全盛時期國王加亞巴曼七世(JayavarmanⅦ)所建,也是吳哥文明的光輝時代。 大吳哥城共有五道城門,門上四面皆刻有佛像,門外兩旁是長長的一排石像,本身已是著名的景點。大吳哥城內散佈多處吳哥遺跡,較著名的有巴容寺(Bayon Temple)、象台(Elephant Terrace)、瘋王台(Leper King Terrace)、Phimeanakas 和 Baphuon 等。

 

 

小吳哥城/Angkor Wat

小吳哥城為高棉有史以來最宏偉的都城,也是吳哥地區200多座遺址中唯一面向西方的神殿,主殿四周共有八處巨幅石雕,每幅都長達120公尺,分別敍述印度教的神話故事。主殿內有一座高塔,建在三層台上,塔下方圍繞著廣場,廣場四角的仙女浮雕和高塔內的神話雕刻,刻繪細膩藝術價值極高。沿著陡峭的階梯登上小吳哥城頂俯瞰整座城,也是旅客必遊之處。 1992年,聯合國將吳哥古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小吳哥窟總建築群佔地 24 公里長,寬8公里,中心塔的高度達65公尺,相當20層樓高,它是山形廟的最高峰,城內精雕細琢磚磚瓦瓦,一磚一故事,一瓦一神話,是高棉吳哥王朝全盛時期所遺留下來的不朽宗教建築;全城雕刻之精美有「雕刻出來的王城」美譽。





巴戎廟/Bayon

是由49座大大小小寶塔構成一座大寶塔的巴戎廟 Bayon。其中最特殊的設計,是每一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三公尺高的加亞華爾曼七世的微笑面容,兩百多個微笑浮現在蔥綠的森林中,多變的光線或正或側,隨著天氣的變化,日出或黃昏夕陽的照耀有著不同並多變的微笑之美。




洞里薩湖/宇宙的一滴眼淚

洞裡薩湖位於柬埔寨垃內北部,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柬埔寨的生命泉源與重要的漁獲來源。總面積在雨季時為一萬多平方公里,在旱季時則為六千多平方公里,魚獲量豐富,不但可供高棉人民食用,還可以外銷增加營收,搭乘小船在湖上遊覽,可看到當地水上人家特有的船屋、日常作息以及各式水上設施等等,非常有看頭。







女皇宮

女皇宮是位於柬埔寨大吳哥東北約 21 公里荔枝山旁的一座印度教寺廟,主是敬拜印度教的濕婆神。女王宮大量使用紅色砂岩作為的建築材料,充滿精緻的浮雕,有「吳哥藝術寶石」之稱。女皇宮是吳哥唯一一座非國王所建的廟宇。現在女王宮的建築看來分為兩部分:東西軸以南的部分供奉濕婆,而以北的建築供奉毗濕奴。女王宮坐西朝東,長200米,寬約100 米,內外有3層紅砂石砌成的圍牆。規模與尺寸較其它吳哥古跡的建築為小。女王宮於 1914 年才被法國人發現。






塔普倫廟

塔普倫寺建於1186年,是加亞華爾曼七世為紀念其母親所修建的。塔普倫寺立於叢林之中,周圍古樹參天,據說於十九世紀中葉被法國人於叢林中發現時,樹跟寺廟就已經緊緊交纏無法分離,彼此依附著,共生也共滅,完全無法整修。由東門走進去,會經過一道長長迴廊,長廊頂端有成列仙女Apsara的浮雕,透露出飄逸浪漫氣息,所以有「舞者長廊」的美譽 。




巴肯山/巴肯寺

巴肯寺建立於吳哥窟西北 1.5 公里處的一座小山丘 (巴肯山/高約67公尺),是 9 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耶輸跋摩一世建都吳哥後第一座建立的祖宗宗廟,也是吳哥地區唯一建立於山上的宗廟。巴肯寺的結構是以印度教信仰之概念所建造而成的,依照山勢的地形,共有五級台基一層層方正的平面空間及石牆砌造,向山頂上延伸並逐漸縮小,越接近頂端石階就越為陡峭。巴肯寺共有 108 座寶塔,108 是印度教宇宙秩序的總和數字,每一座磚塔象徵著一座山。巴肯山以觀看日落聞名,每到黃昏時分就會湧進了許多的巴士和觀光客。當初耶輸跋摩一世選擇巴肯山建立祖宗神廟的目的就在於遷都,前吳哥時期定都於羅洛斯,因為地勢低常常淹水,所以決定往北遷都吳哥,而巴肯山就是遷都後的第一座宗廟。





羅洛士遺址

羅洛士遺址群(Roluos)是吳哥王朝暫時的國都遷都遺址。主要要參觀三座寺廟:羅蕾寺 (Lolei)、巴孔寺 (Bakong)、神牛寺 (Preah Ko)。因為時期很早,羅洛士遺址有些廟宇完全用磚頭建成,有些則是部分磚頭、部分紅土或紅色砂岩所建成。





神牛寺

比列科寺又稱神牛寺,是早期小型宗廟建築,以寺前臥有神牛為名。該寺廟一共有五座塔廟,寺外有兩層的圍牆,圍牆外有一護城河,兩層圍牆間有藏經閣。建築以磚為建材,輔以棕糖、石灰、糯米的混和物來做為磚塊的黏合,足見中國的建築技術已傳達於此。






巴孔寺

巴孔寺建於西元 881 年,是第一座吳哥遺跡裡以砂岩作為主要建材的建築,這座寺廟山周圍環繞了八座小建築,東、西、南、北四個方位各有兩座,根據碑文的記載,這裡面供奉了濕婆神的八種替身。從巴孔寺的塔頂俯瞰,可以清楚的看到整個巴孔寺的建築架構,四個方位的建築都是對襯且類似的,但唯有這個方位的引道兩邊有長形建築。





羅蕾寺

羅蕾寺興建於西元 893 年,,是吳哥遺址裡第一座該類型的島廟,只不過現在的人工湖已乾涸。平台上共有四座磚造塔廟,前兩做獻給父親與祖父,後兩座則獻給母親及祖母。四座塔廟的中央有一座林迦,相連的還有四個方向由砂岩製造的排水道。祭祀時,國王澆水於林迦座上,看水流往那個方向,這將指示來年雨季來臨時,豐沛水源的取得處。


崩密列

崩密列距離吳哥窟東邊約40公里處,是一座藏身於熱帶雨林的天空之城。因為樹木和寺廟幾乎融為一體,故崩密列需要層層攀爬。爬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出這裡曾經是一座寺廟,卻彷彿是置身在一個叢林中,只有在高處,看到這些殘石,才大概能勾勒出一個寺廟輪廓。崩密列也是吳哥地區最有探險氛圍的一個寺廟。崩密列的每個角落都有美麗的景色。在裡面行走,如同在一座荒廢的宮殿花園。宮崎駿的《天空之城》,據說原型就是崩密列。





貢開

貢開有無數寺廟星羅棋佈在密林中,十世紀時它曾是吳哥王國首都,很久以來一直是柬埔寨最偏僻、最難接近的寺廟之一。目前計算這些寺廟總數超過 30 座。更有考古學家宣稱過去可能多達 100 座。在貢開,最有名的就是 Prasat Thnom 金字塔,塔高度約 40 公尺,寬度為 55 公尺。它的造型特殊,是一座有別於其他所有吳哥建築的寺廟。在金字塔的塔頂中央有個深不見見底的洞,由塔頂直通地面,聽說是用來活人獻祭,把活的祭品由塔頂洞口直接丟到洞裡摔死用以祈求上天。

貢開地區擁有的宗教建築數量很多。遺址入口最近的一個廟,叫做紅廟 (Prasat Krahom),五座紅色的佛塔由磚塊砌成,佛塔都被雨林巨大的樹根包裹,幾近坍塌,牆壁上爬滿了縱橫交錯的粗藤,寂靜與滄桑彌漫在樹林之中。



涅槃寺/古代的草藥醫院

涅槃寺建於十二世紀末,是為闍耶跋摩七世所建的草藥浴醫院,共有五個不同療效的水池。。中央水池規模最大,中央水池上有座小島,小島為兩條蛇王雕像所盤繞。島上有座象徵須彌山的塔,塔上各面有觀世音菩薩雕像,及佛陀事蹟的浮雕。圍繞中央塔四方的小池各有一個出水口,北方的出水口就是象頭、西方的出水口就是馬頭、南方的出水口就是獅頭、東方的出水口就是人頭,象徵水、風、火、土四象。當時大水池內放滿各種了草藥,池中藥水由大水池流入東南西北池,每個池子有著不同的療效,由醫生診斷病症,再到不同方位出口藥療,病人就跪在出口以藥水沐浴治病。



洋人街/酒吧街

Pub Street 又稱洋人街,是整個暹粒鬧區的中心點也是最熱鬧的區域。這條街約 100 公尺,街道兩邊都是酒吧,每家店都充斥著歐美觀光客。雖然這邊稱作酒吧街,但其實都是餐廳,也都提供酒精飲料。到了晚上,一堆老外就會聚集在這邊的酒吧喝酒作樂,玩到 High 時 (通常是 12 點過後),他們甚至開始在街上就跳起舞來。來暹粒的觀光客一定會來這邊走走。而且這邊過年過節時 (跨年或是聖誕節),都會有特別活動。

開南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 KAI NAN TOURISTCLUB
  • 陳健欽 總經理 (小胖導遊).旅遊達人 / 談話節目常客
  • 服務專線
    +886-2-23949941 +886-2-23940132
  • LIND ID: @lyv6570b
  • 服務地址
    臺北市中正區信義路二段23 號3 樓之5
  • 交觀甲0248.品保0177/統一編號 : 04410792
  • 交通部旅行業執照:交觀甲字第0248號
  • 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旅品北字第0177號